世代相传 德化窑火千年不熄

电商资讯2015-11-04          1150

随海上丝路繁荣,至今仍热销欧洲

重建中的大兴堡

近期,德化三班镇里,一群工人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修缮已有300年历史的清代土楼大兴堡。大兴堡建于清康熙年间,见证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商贸盛况。历经数百年风雨,土楼里再也看不到繁荣的瓷器贸易,但是窑火引燃的外部市场繁荣延续至今。当年兴建大兴堡的郑展枢是“大兴陶瓷商行”的成功瓷商,如今出资修缮大兴堡的便是其后代族人郑泽洽。一脉相承,郑泽洽如今也是当地成功的瓷商。大兴堡只是当年“海丝之路”商贸盛况的一个折射点,德化——这个中国瓷都,虽处深山,水不通舟,却将精美的“中国白”销往全世界。

□早报记者 王宇静 通讯员 陈志明 李宏图 文/图

“德化瓷”曾用于欧洲宫廷

陈国兴,一位普通的泉州商人,五年前迷上了德化白瓷,并且不惜重金购买各类德化白瓷古董精品。“以明代的为主,因为那时候的德化白瓷艺术水平达到巅峰状态。”他说,虽然德化瓷窑属于民窑,可是在历史上却总是被称为欧洲皇室甚至是全球的“官窑”,当年只有在西班牙和法国等大国的宫廷里才能见到较多的德化瓷,在法国宫廷宴会上,象牙白釉德化瓷器更是被视为最贵重的餐具。这批瓷品在近几十年的法国国宴上仍时有使用。

欧洲贵族风格瓷器

“这是我刚刚在英国拍下来的何朝宗观音像。”陈国兴小心翼翼地捧出精美的观音像说。德化陶瓷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郑金勤也看过这尊观音像。“头发的纹路根根分明,安详的神情,还有那般自在的姿态无愧是‘东方维纳斯’。”郑金勤说。“我手上有好几件何朝宗甚至更早时期的德化瓷艺术品,很高兴这些艺术品可以结束海外的‘流浪’,回到故乡。”陈国兴说,国际上有40多个欧美国家知名博物馆典藏德化瓷器,不少重要的拍卖会上德化瓷也经常是主角。温润、明净、典雅、精巧的德化白瓷,被法国人命名为“中国白”,使欧洲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的德化白瓷仿制史。

陈国兴打算在时机成熟后,举办德化古陶瓷专题展览会。“目前在国际上专门研究德化瓷器的书籍就有20多本,其中包括英国古陶瓷专家唐纳利先生,还有美国收藏家、古陶瓷专家罗伯特,他们都写出了不少传世的德化瓷器著作。可惜目前国内收藏界对于德化瓷器的认可度不高,相关的研究专著数量也并不多。”郑金勤说,为此他近年来笔耕不辍,与他人合著了《德化青花五彩资全书》、《中国白——德化白瓷鉴赏》,前几年更是独自完成了《窑火映红的天空》一书,以德化古窑址为切入点,剖析德化瓷器的发展轨迹。

如今“欧化”瓷塑专销海外

“德化的瓷器从宋开始逐步风靡全球,价值甚至与黄金相等。欧洲贵族以拥有德化瓷品为身份的象征。”郑金勤说,据南宋执掌泉州市舶司的赵汝适所著《诸蕃志》记载,泉州陶瓷销售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斯里兰卡、印度、坦桑尼亚等35个古国及其属国。到了元代,大旅行家所著的《岛夷志略》里又记载,除上述国家之外,德化瓷还远销至文莱、新加坡、帝汶、泰国、柬埔寨、孟加拉、缅甸、伊朗、埃及等100多个古国及其属国,分属当今的亚洲、非洲各地,对外贸易达到全盛时期。

精美的外销工艺品

精美的艺术瓷器在对外贸易交流中也融入了很多西方文化色彩。郑金勤说,明代更是德化瓷大量销往欧洲的全盛期,为了符合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德化白瓷不断研究和改进造型式样,大量模仿欧洲家庭厨房的银餐具和陶瓷造型,并在欧洲被广泛使用。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顾客的嗜好,部分瓷塑也接受外国的影响,如“送子观音”就有点像“圣母与圣婴”,并且塑造了一些以表现欧洲人生活情景为内容的欧洲陶瓷人像,专门销往欧洲,这种瓷塑作品在国内很少看见。如英国博物馆收藏有以“狩猎”为主题的德化瓷塑,表现的正是荷兰人打猎的情景;又如荷兰“总督达夫”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据2001年对甲杯山明代窑址考古发掘,专家发现了大量不同口型的器物标本,这些标本的造型、瓷质、制作工艺、烧成方法等与国内外同一时期的收藏品、传世品相同,特别是发现了许多明代接受外国订货而生产的耶稣、圣母造像、外国生活小组雕、荷兰人骑马等外国人形象的标本,为国内外古陶瓷界对德化白瓷的研究和收藏鉴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在德化外销瓷窑址屈斗宫窑、碗坪仑窑出土的军持(国外宗教专用瓶器)、粉盒等器物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现。此外在泉州出土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及清代“泰兴号”上的各式德化瓷器也见证了那段中西文化交融的瓷器贸易史。特别是“泰兴号”上35万件中国清代青花瓷全系德化生产。郑金勤说,因为当时国外市场喜欢青花瓷,德化在清朝时期也生产了不少青花瓷,目前德化便发现了117处青花瓷古窑址。

 

不懈创新 窑火越烧越旺

这里有“踏碎琼瑶尽作泥”的白瓷土,这里有肩挑扬帆出海的瓷贸易辉煌。千年以来,窑火从未间断,如今贵为“世界陶瓷之都”的德化窑火烧得更旺了,目前80%的陶瓷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里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泉商巨资拍卖得来的德化瓷艺术珍品

顺美陶瓷的董事长郑泽洽近来一直在操心几件与海丝相关的事情。第一便是修复祖辈建造的大兴堡,另一件便是牵头创办“海丝陶瓷文化博物馆”。“在大兴堡周边,就有20多处宋元至明清的古窑址遗存,这些古窑址里出土了很多外国来样订货加工的标本,比如荷兰人所戴三角帽的小工艺品等。我们的祖先在交通要道建立了大兴堡供往来瓷商歇脚与贸易,如今我希望可以建成首个海丝主题的陶瓷博物馆,将辉煌的过往与当下的发展串接起来。”他说,届时各种陶瓷古件及当时的商号材料都将一一呈现,进一步向海内外人士诉说德化瓷与海上丝路的故事。

“陶瓷企业的瓷文化是有根的。”郑泽洽说,想要将根的故事说好,当然少不了根上的枝繁叶茂。近年来,顺美已然成为当地陶瓷外贸产业的龙头企业。紧随“智能制造2025”的节奏,他们在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及3d打印方面不断探索升级,紧握瓷产业的智能制造方向盘。“在我下海经商带动下,兄妹几人一起创建了顺美陶瓷。”他说,“我们希望可以接好祖辈们的班,让更多人了解德化优质的瓷产品。”他说,迪士尼等多家国际公司与他们合作,土与火可以塑造出任何一款鲜艳夺目的产品。如今全球各地的买家也经常慕名前来参观他们的展厅及体验馆,公司自有的设计团队更是不断推陈出新。

除了传统的日用瓷器及工艺品之外,德化瓷企更是创新性地开拓了新的市场需求。锦龙陶瓷便是在餐具及工艺品之外寻找到古建陶瓷的新“蓝海”。“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经过走访发现,此前不少陶瓷古建都是以瓷碎片来装饰,于是萌生了烧制整件古建陶瓷的想法。”林小青说,父辈经过不断研究后,结合当时东南亚侨胞的需求,研发生产出颜色鲜艳,十分具有闽南风格的古建陶瓷产品。如今他们已然成为国内古建陶瓷产业里的领头羊,东南亚不少宗祠、寺庙上的陶瓷建材便出自他们之手。

无论是郑泽洽还是林小青,其实都是百亿陶瓷产业、十万从业者中的一员。他们见证着新时代下德化陶瓷产业更华丽的发展。德化县相关领导介绍说,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陶瓷产值从1980年的1785万元到目前突破170亿元,陶瓷出口从1481万元增加到123亿元。除此之外他们也正在搭建“线上海丝路”,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着手搭建面向世界的中国陶瓷在线交易平台和陶瓷全球购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争创中国电商示范基地和最大的陶瓷电商产业基地。

  • 相关资讯

  • Copyright © dhec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德化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闽ICP备13008858号-1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办公室地址:中国瓷都德化城东工业园2期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102
    邮编:362500 电话/传真:0595-23553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