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晚报社长、总编、记者走进“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采访(综合一)

电商资讯2015-11-03          642

徜徉千年瓷都文化 看陶艺传承出新

来源:南宁晚报

本版供图/张九强

被誉为“东方奇珍”的德化陶瓷,有着“天下共宝之”的传奇。据报道,近日,“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全国晚报总编记者走进世界瓷都——福建泉州德化采访。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晚报的社长、总编、记者共80多人来到这个传奇的故里,徜徉在德化陶瓷千年历史文化中,感动良多,收获满满。

历史沉淀 古瓷窑窑火燃烧数百年

采访团首先参加了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开幕式,为“互联网+陶瓷”的未来喝彩。随后,采访团来到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采访。博物馆以德化陶瓷历史发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当地陶瓷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色、代表作品。德化县博物馆藏品丰富,特别是博物馆镇馆之宝——“瓷圣”何朝宗的作品《文昌帝君》和《祥云观音》,吸引着大家认真细看,研究其艺术过人之处。在该馆看到一件当代作品——一尊“萌化了”的小和尚,深圳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周智琛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忙托工作人员打听是谁的作品。

德化传统瓷雕技艺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在凤凰陶瓷研究所,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老先生的佳作令人赞叹。在展厅,一尊尊大型佛像瓷塑,一个个薄胎彩塑仕女雕像,都令大家竖起大拇指啧啧称奇。邱双炯老先生今年已84岁高龄,仍坚持创作。

月记窑古龙窑窑火已经燃烧了数百年

在月记窑,古龙窑窑火燃烧了数百年,国际瓷艺家纷纷来此创作,艺术的古老和新生在这里和谐共处。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负责人吴金填在此奋斗多年,力争让这里成为德化陶瓷一个对外交流窗口和国际陶艺家交流的重要平台。

制陶师傅展示喝茶的陶瓷器皿

德化陶瓷不仅有大师名作,更有年轻人的活力。三班镇蔡径村洞上陶艺村已经成为年轻艺术家的乐园。这里的柴烧作品书写着个性。在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年轻的陶瓷电商正在向世界发送德化陶瓷的信息和产品。

文化传承 近距离接触陶瓷大师

“这个瓷器看起来真是温润如玉”“制作一件好作品,什么最关键”……来自全国各地晚报的社长、总编、记者10月30日采访部分德化陶瓷艺术大师的杰出代表,揣摩欣赏大师精品力作,了解他们在陶瓷艺术创作上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

“蕴玉”系清末德化著名瓷雕艺人苏学金的宝号,传到今天已有百年。第四代传人苏献忠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承袭祖传艺风,着力创新,独立创作了许多颠覆性的作品。《杞人忧天》《凝噎》《猪哭人》……在展厅里,苏献忠一系列关于当代社会矛盾和生活方式思考的作品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苏献忠亲自沏茶,与采访团品茶论瓷。

精品瓷器吸引采访团成员驻足拍照

柯宏荣和陈桂玉夫妇的瓷雕创作已有30多年历史了,他们在继承传统捏、塑、雕、刻、镂、推、接、修“八字技法”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抽象表现手法,创作题材非常广泛,已设计创作出上千个品种的瓷雕作品。面对采访团关于陶瓷的问题,陈桂玉大师娓娓道来,为大伙解释何为“糯米胎”,如何从设计、瓷质、做工、烧成等方面去鉴赏一件陶瓷作品……

陈明良既是陶瓷艺术大师,又是瓷器收藏大家。他的作品,致力弘扬“瓷圣”何朝宗的创作艺术,作品洋溢着古风古韵。无论是釉色瓷质还是人物神态、衣袂,陈明良作品都有着无可挑剔的美感。

连紫华专注于传统瓷塑,他对古人造像的理解和突破在于人物比例的整体协调,使得脸部俊朗、眼睛传神、嘴角生动。作品中,衣衫与身体的关系协调,能表现出衣服下的身体动态,十分传神。(庄建平 颜雅婷)

采访团成员动手体验手拉坯、陶瓷彩绘等制瓷环节

■特写

品读光明城 寻味“海丝”起点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泉州文化积淀深厚。泉州自古流传着俗语“拳头、烧酒、曲”,其中,拳头指的就是泉州的南少林拳术。泉州少林寺虽经历三兴三废,然而,融入了泉州民风民俗的南少林武术,却是千百年来传承不衰,并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远播海外,成为联系海内外乡亲的感情纽带。铁头功、气功开棍、二指禅、集体拳……意气风发的南少林武术表演,令人赞叹。

被誉为“泉南佛国”的泉州,也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在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内,24尊木雕斗拱“飞天”造像,令大家称奇。这原是古印度教的“妙音鸟”,却随着印度佛教传入我国,还成为佛教寺院的塑像,似乎在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

涨海声中万国商,泉州的海丝文化绚丽多彩,令全国各家晚报媒体人心驰神往。在古船陈列馆里,沉睡了七个多世纪才被发掘的宋代古船,不仅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海丝盛景,更是中外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凝视古船,仿佛穿越千年,与历史对话。

商贸繁盛带来的是多元文化交融、发展。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海外交通史为专题的博物馆,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大海船的建筑外观,瞬间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博物馆设有泉州海外交通史陈列馆、泉州宗教石刻馆、泉州民俗文化陈列馆和中国古代船模馆四个展馆,以丰富而珍贵的海外交通文物,诉说中世纪的东方大港——刺桐港的发展历史。

在宗教石刻馆,泉州出土的大量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宗教石刻,记录着泉州港的历史,也记录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馆藏多个墓碑石上雕刻的十字架各有不同,然而却多数不约而同地雕刻有云纹、莲花、天使、华盖等图案。“莲花代表佛教,十字架代表基督教”。小小一方石碑,却藏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外来宗教与佛教的大融合,令大家感叹:“‘海上丝绸之路’带来商贸繁盛与文化交融,早已浸润到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中。”(颜雅婷)

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举行

探索“互联网+陶瓷”新思路

10月27日,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新闻通气会在德化举行。包括采访峰会的媒体和参加“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全国晚报社长、总编、记者走进世界瓷都德化采访活动的媒体在内,共有超过100家媒体到德化采访,关注此次盛会,探访德化陶瓷千年历史文化,寻找德化陶瓷产业蓬勃发展和陶瓷电商走在全国前列的秘诀。

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代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生产地,获评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今年还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授予 “世界陶瓷之都”称号。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德化人颜化綵编撰了世界上最早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从西周至今2000多年里,德化窑火从未间断,陶瓷文化一脉相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都非常少见。

千百年来,德化窑一直以其独具特色的瓷质和技艺享誉中外。此前,在香港佳士得秋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拍卖会上,明代德化窑何朝宗白釉达摩陶瓷立像以1444万港元成交,创德化白瓷拍卖纪录,意味着德化窑出品陶瓷的艺术价值正逐渐被更多人认识。近年来,德化立足经济新常态和本地实际,主动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良性互动、共生发展,德化陶瓷电商走在中国陶瓷产业前列。

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福建省商务厅、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德化县人民政府、阿里研究院、阿里巴巴华南大区承办,是陶瓷界和电商界的一次“强强联合”,提升了本次峰会的规格和档次。

此次峰会秉承“包容善化”的德化精神,邀请全国29个陶瓷产区政府、电商协会、陶瓷电商企业、传统陶瓷企业参会,德化县领导带队先后赴9个较大陶瓷产区专程推介峰会,峰会画册和开场视频包含了进入电商“百佳县”“百佳城市”榜单的7个陶瓷产区,峰会官网系统介绍9个较大陶瓷产区情况。可以说,全国各陶瓷产区都参与、融入了峰会,辐射范围涵盖了全国18个省份。其中,电商行业参会人员涉及29个陶瓷产区,从而把峰会打造成规模宏大的“千人大会”,成为全国电商的共同盛会。(庄建平)[pagebreak]

德化争当世界陶瓷产业领跑者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文/图 晚报记者 张浩哲

阅读提示

德化是个千年古县,更是世界陶瓷手工艺的璀璨明珠,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这片因陶瓷而灵秀的土地上,虽历经千年风霜,今天依然窑火不熄,瓷香飘逸,熠熠生辉,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瓷都。

德化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独树一帜的陶瓷手工技艺,特别是明代以来,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大师,创造了温润、明净、典雅、精巧的德化白瓷,被法国人命名为“中国白”,使欧洲开始了长达300年的德化白瓷仿制史,德化陶瓷扮演了“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近千年来,德化窑一直以其独具特色的瓷质和技艺享誉中外,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美誉,如今有40多个欧美国家知名博物馆典藏德化瓷即为明证。

千年窑火不熄 瓷香飘逸八方

德化虽不靠海,“水不通舟”,但德化人始终凭着“爱拼才会赢”的精神闯天下。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瓷就伴随着泉州港的繁荣,走出国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品。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称赞“德化瓷器首屈一指”,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盛赞德化“制造的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宋代沉船“南海一号”、清代沉船“泰兴号”发现的大量德化瓷,见证了古代德化陶瓷出口的辉煌历史。

德化靠发展“小工艺”,培育了“大产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德化一些企业家开始走出国门,到欧洲考察市场,发现西洋小工艺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此,德化陶瓷企业遍地开花,走向国际市场,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产值从1980年的1785万元到目前突破170亿元,陶瓷出口从1481万元增加到123亿元,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陶瓷业成为支撑德化发展的民生产业。

德化县县长欧阳秋虹说:“如今,德化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德化正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着手搭建面向世界的中国陶瓷在线交易平台(chinachinaonline.com)和陶瓷全球购平台(go.chinachinaonline.com),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抢占蓝海市场,争创中国电商示范基地和最大的陶瓷电商产业基地,目前位居“中国电商百佳县”第七位、福建省第二位。

为了让千年窑火薪传不息,德化持之以恒推动陶瓷企业从乡村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聚、农村人口往县城集中。经过近30年的努力,县城陶瓷企业占全县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从业人数从1.2万人增加到10多万人,产值从29%提升到90%,县城建成区从1平方公里扩大到21.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4.5%扩大到72.3%,开创了以“大产业”为支撑的“大城关”发展模式。

德化靠发展“大城关”,造就了“大生态”。其中,德化县三班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由三班100多个企业家组成26个股东,总规划1200亩,拟投资25亿元建成“中国茶具城”,组建成一个集茶具市场、电商、物流、研发、培训、体验、茶具文化旅游创意为一体的新园区。该项目一期预计2017年投入利用,现在已有500多家厂商意向入驻。

大师经济风生水起 开创德化瓷艺新天地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这一句话无疑道出了德化白瓷工艺之高和材质之美。但近年来由于国内人力成本与陶瓷原料价格大幅提高,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德化出口瓷器风光不再,德化陶瓷产业徘徊于“做大”与“做精”的十字路口。令人欣慰的是,德化县大力实施“人才兴瓷”战略,创建大师工作室,成立大师创作团队,依靠专业院校的传授和民间师徒制传授传承陶瓷技艺,让陶瓷人才薪火相传,“大师经济”风生水起。

如今,德化县有“国字号”大师5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人,省工艺美术大师36人,省陶瓷艺术大师49人。

近年来,德化瓷收藏市场特别是大师的作品在不断升温。2005年12月上海博海拍卖会上,明成化年间的德化窑双耳香炉拍出187万元的高价,引起世人关注;2009年在中国瓷都德化窑陶瓷名家名作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的《坐莲观音》拍得45万元。2010年,福州一场拍卖会上,已故大师许兴泰的生前代表作之一《渡海观音》,更是以260万元创下成交纪录。与此同时,德化瓷器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价格也频频走高。2012年伦敦邦瀚斯拍卖行拍出的一件明代“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像,成交价为52.9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34.58万元),创下了德化白瓷拍卖之最。

最近,德化陶瓷大师瞄准互联网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陶瓷收藏爱好者眼球。在天猫平台上的戴玉堂旗舰店内,有一个“名作收藏”的版块,汇聚了苏清河、苏献忠等陶瓷大师的部分代表作。其中,苏清河的手签作品“披坐达摩”陶瓷雕塑售价达到50万元。

聚力打造众创空间 助创客梦想成真

maker,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灵感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空间和设备,以及组织相关的聚会和工作坊,从而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

成功,无疑是每个创客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呵护青年“创客”的创业热情,尽可能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德化诸多“众创空间”可谓读懂了“创客”的心情。位于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的“瓷智汇”众创空间作为全国首个以陶瓷为主题的众创空间,它整合了孵化器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化第三方服务资源建设起来的一个与陶瓷产业相结合的众创空间,是德化县政府重点打造的用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全县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和促进陶瓷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型小微孵化空间。

以建窑青年电商创业孵化园为例,它就是一家以帮助青年实现创业梦想为宗旨的“众创空间”,它可以提供包括商务代理、技术支撑、科技金融、法律保障、人才服务等的配套服务,帮助早期阶段的网商创业团队、传统商家在网购市场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园区内即将开放的咖吧、书吧的商务洽谈区,创业者可以在此享用免费的开放式办公环境,进行交流、合作和讲座。

德化县出台措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打造“众创空间”,为青年创客搭起创业“梦工厂”。为此,德化县培育一批创业示范基地(示范点),依托德化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窑电商孵化园、顺美集团创客空间、三班月记窑、青年大师新秀园、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等条件较为成熟的园区(企业),打造众创示范空间;还创建一批创业大本营,支持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建设海西大学生创业园。另外,还改造一批创客天地,充分利用老厂房、旧仓库、存量商务楼宇及浐溪南岸休闲步行街等资源改造成为新型众创空间,鼓励设立劳模、技能大师工作室、陶瓷艺术大师工作室、农村驿站等。同时,为丰富创业服务平台形式和内容,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德化将举办“创业、创新、创意”系列大赛,积极开展各类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

“青年创客村”“大学生创作基地”等解决的是创业场地难题,低成本的生活空间,洋溢着青春和激情聚集创业,所以这些年轻的“创客”们不再孤单。大家时不时地会相互串门交流创作体会,还会聚在一起品茗、赏作、论学,用年轻人特有的轻松与真挚碰撞出更多创作的灵感火花。德化“创客”只要怀揣一个创业梦想,带着一份初创激情,都可以来专属空间试一试身手。[pagebreak]

德化白瓷的新丝路 

来源:金华晚报 何晖

一直以为中国陶瓷的代表是江西景德镇。上周,中国晚协组织部分成员去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采访,本报记者应邀参加,才发现德化白瓷俨然已成为中国陶瓷的领军者。

这个偏安福建一隅的小县城,承继了传承数千年的窑火,用扬弃、用创新、用大师经济、用“互联网+”,将德化白瓷这个传统手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德化白瓷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新丝路、新借鉴、新思考。

享誉世界的德化白

德化的瓷器主色是白色。德化白是享誉世界的瓷器品类。用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连紫华的话说,白色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可以有。德化人用白色表达出纯洁、纯净的同时,又表现出了多彩的世界。

明代以来,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大师,创造了温润、明净、典雅、精巧的德化白瓷,被法国人命名为“中国白”,使欧洲开始了长达300年的德化白瓷仿制史,德化陶瓷扮演了“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近千年来,德化窑一直以其独具特色的瓷质和技艺享誉中外,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美誉,如今有40多个欧美国家知名博物馆典藏德化瓷即为明证。

中国白创始人陈仁海大师说,到欧洲,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国白,但是遗憾的是国内却鲜有人知道中国白。原因就在于,欧洲的教科书上都有关于中国白的叙述,而在国内的历史教科书上找不到中国白。因此,德化中国白还需要面对国人大力推广。

为了让千年窑火薪传不息,德化开始推动陶瓷企业从乡村向县城集中、向园区集聚、农村人口往县城集中。经过近30年的努力,县城陶瓷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的比重从1980年的13%上升到90%,从业人数从1.2万增加到10多万,产值从29%提升到90%。全县30多万人口近70%居住在县城,1400多家陶瓷企业分布在县城及周边地区,陶瓷产业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

大师经济推动产业升级

在德化,各类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灿若星河。德化县有“国字号”大师5名,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4名,省工艺美术大师36名,省陶瓷艺术大师49名。他们中有的成为传统佛像、现代瓷雕制作的标杆,有的开辟了“中国白”、“富贵红”等新瓷种,有的将“日用瓷艺术化”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成为收藏界、拍卖会、市场的热门。2009年在中国瓷都德化窑陶瓷名家名作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的《坐莲观音》拍得45万元。2010年,福州一场拍卖会上,已故大师许兴泰的生前代表作之一《渡海观音》,更是以260万元创下成交纪录。与此同时,德化瓷器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价格也频频走高。2012年伦敦邦瀚斯拍卖行拍出的一件明代“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像,成交价为52.9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34.58万元),创下了德化白瓷拍卖之最。戴玉堂天猫旗舰店内,有一个“名作收藏”的板块,汇聚了苏清河、苏献忠等陶瓷大师的部分代表作。其中,苏清河的手签作品“披坐达摩”陶瓷雕塑售价达到50万元。连紫华大师的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文化部恭王府展示中心耗费近千万元展示了他的作品,展期一再延长,轰动了国内外。

大师经济是德化白瓷得以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些大师在继承传统国内工艺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创新发展。近年来,在发展“大师经济”导向的引领下,德化县密集出台了多项举措,涵盖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品牌打造、版权保护等方面。据介绍,德化今后将加快引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紧缺专业人才,争取每年培养600名以上的高级技师,到2020年培养100名省级以上陶瓷大师、100名陶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00名优秀陶瓷文化创意人才。

德化县还很注重大师的传承作用,推出师徒制度、大师工作室等举措,培养接班人和新人。德化陶瓷生产能够世代相传、千年窑火不断,主要得益于民间师徒薪火相传。但民间行为往往趋向随意,具有不确定性。“名师带徒”制的出台,能促使师徒增强责任感,激励、引导工艺美术工作者投身艺术创作。如今,德化县共组织28名大师与200多名学徒“结对”授艺,对于徒弟职称晋升或作品获奖的,给予师徒同等奖励,这也激发了年轻人学艺的积极性。

“大师创作团队是一个创作交流平台,也是一个研发创新平台。”作为创作团队的带头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建胜着力于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传承,他的工作室以“名师带徒”方式运作,发挥大师在带徒传技、工艺推广、传承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传统瓷雕接班人。

在德化聚玉堂艺术馆,陈列着100件汇集着创作团队近20人历时四年共同完成的大型系列瓷塑作品《华夏贤哲—百子瓷韵》,这些形态各异的陶瓷人物雕塑作品栩栩如生,精湛的技艺让很多参观者惊叹不已。如今团队已有120多件作品进行版权登记,还研发了“玉黄瓷”、“玉红瓷”等新瓷种。

“以大师工作室的名义接单,由工作室团队参与制作过程,既能发展陶瓷工艺,也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林建胜看来,瓷雕艺术需要大师,大师将极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互联网+”激活瓷都血脉

上周,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在德化召开,来自国内外的陶瓷电商汇聚德化。德化试图借助“互联网+”激活瓷都的传统血脉。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把我们的陶瓷运送到世界各地,现在我们的产品在网上肯定还有很大市场。”在丁墘村一个小工作室里,经营跨境电商的个体户叶德锋充满信心地说道。

在德化,叶德锋算是较早接触跨境电商的卖家之一。“几年前,我偶然看到‘2010年的速卖通等于2003年的淘宝’这么一条广告,当时就觉得这个平台应该有潜力。便跟着一个做外贸的朋友开始学。”叶德锋在速卖通上的网店主营陶瓷刀具,目前陶瓷餐具和咖啡杯、马克杯等产品也将被陆续推广上架。2014年,他们在速卖通平台上开的两家网店就有约6000单的交易量,每单按20元的利润算,一年有12万元。

草根创业者率先试水已尝到甜头,德化多数传统内贸电商企业和陶瓷厂家也纷纷摩拳擦掌。在德化县电商龙头企业言艺茶具公司,负责人林福镇表示:“我们目前正在筹备跨境电商业务部,从人员的培训,平台的选择,产品的定位到物流、结算等配套的服务都在前期准备中,希望能把握住这次黄金时机,把公司品牌推广到国外市场。”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推动下,德化电子商务从陶瓷起步,目前已拓展到农产品领域,茶具类电商销售占领全国线上80%的市场份额。电子商务已成为德化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草根创业的便捷渠道、传统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的攻坚利器、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增长点。德化县实现了电商产业由“零散”走向“聚集”、电商环境由“无序”步入“规范”、电商发展由“缓慢”转为“快速”三个显著变化。2014年德化被阿里研究院评为“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第7位、福建省第2位。

话外音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表示,以前大家更多强调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带来边缘化的一些问题,而忽视另一面,就是互联网正在拥抱传统文化,“通过今天时尚、生活、市场这一些手段,是传统文化正在融入当下的生活。我们今天互联网条件下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互联网平台化建构之上,正在改变传统文化发展的形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迎来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更多发展的机遇,更大发展空间。因为互联网机制及其平台建构起了最适宜的传统文化资源,价值发现与跨界融合的基础设施,互联网让传统文化焕发了青春。[pagebreak]

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举办 全国百家媒体聚焦德化

来源:宁波晚报 记者 胡晓新

本报讯(记者 胡晓新) 10月27日至30日,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举行,共有超过100家媒体来到德化,探访德化陶瓷千年历史文化,寻找德化陶瓷产业蓬勃发展和陶瓷电商走在全国前列的秘诀。

德化是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生产地。千百年来,德化窑一直以其独具特色的瓷质和技艺享誉中外,有“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之美誉。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一代“瓷圣”何朝宗以其独特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雕塑技艺,将德化白瓷的材质美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将德化瓷推向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顶峰。

首届中国陶瓷电商峰会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福建省商务厅、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德化县人民政府、阿里研究院、阿里巴巴华南大区承办。峰会辐射范围涵盖了全国18个省份,其中,电商行业参会人员涉及29个陶瓷产区,从而把峰会打造成规模宏大的“千人大会”,成为全国电商的共同盛会。

  • 相关资讯

  • Copyright © dhec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德化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
    闽ICP备13008858号-1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办公室地址:中国瓷都德化城东工业园2期德化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102
    邮编:362500 电话/传真:0595-23553955